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中国)官方网站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4567

您的位置: 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

发布日期:2023-10-05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北行,曾是全国第一个由政府批准设立的农贸市场,也一度成为沈阳的第三大商业街,更是皇姑区最为繁华的地方。

  沈阳有三个以方位命名的“X行”,每个沈阳人都不陌生。“南行”,在五爱街的北侧(风雨坛附近),主批发文化用品。包括“东北文化用品批发市场”,和“南行市场”。“东行”,在大东区小东门附近。主批发各种小商品、小食品。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1)

  而“北行”,跟那两个有不太一样的地方,也更为知名一点,因为它有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在今天的长江街以东,金沙川街以西,岐山路以北,宁山路以南的地方,就是北行的范围了。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2)

  相信沈阳都来这儿逛过,但是关于北行的由来,应该有很多人并未听说过。据说北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源于自发形成旧物市场。在老沈阳,有“市”与“行”的区分。“市”一般指的是具有固定房屋、门脸或摊床,具备一定规模有影响的商业街区。而“行”指的是露天的、没有固定房屋、门脸、以旧物、蔬菜、小吃为主的市场。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3)

  根据史料上的记载,北行以前叫“新村市”。后来为什么叫做“北行”,可能为了与东行相呼应。北行的兴起源于马行。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4)

  二三十年代,在今碧塘公园西门的一个地方,有一个贩马的市场。在那个年代,马是人们最为需要的出行工具。后来日本占领东三省后,由于巧取豪夺,马行很快凋零,没有人敢贩马了。但是这个市场原址,形成了一个旧物交易市场,之后又出现农副产品购销活动,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市场。这就是北行的雏形了。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5)

  五十年代,这里逐渐被正规的市场所取代。1979年,皇姑区建立了“北行农贸市场”,成为全国第一个由政府批准设立的农贸市场。鼎盛时期,那里日成交额10万元以上,顾客日流量达10万人次左右。

  之后这里经历过几次扩建和改造:1986年,北行农贸市场、北行服装市场及早市等合并而成为北行综合市场。1989年,北行农贸市场又扩建成厅式市场。2000年,北行农贸市场大厅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重建,改建成综合大楼。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6)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7)

  北行农贸市场坐落在沈阳市皇姑区长江街93号。每次走到这里,只见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市场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青菜瓜果、肉食海鲜、五谷杂粮摆满了柜台和摊床。嘈杂的声音,带有腥味的气息充溢空间,生意正在热乎头上,一切是那么自然,似乎这里从来就是如此。然而,30年前,这里却是风起云涌之处,全国第一家城市农贸市场几经波折诞生于此。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8)

  当时辽宁省是“”为非作歹的重灾区,这里的集市贸易率先罹难。曾经不可一世的“”及其爪牙把集市贸易说成是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把农民卖自己产的农副产品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个时候,北行地区小贩经常出现,上头管得紧的时候,就让工商管理人员赶一赶,上头管得不紧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小商贩贩卖。时任皇姑区工商局局长的冯国才同志没办法,上边的旨意一传下来,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只能关闭市场,工作人员起早贪黑很辛苦,每天天不亮就在皇姑区北部三台子进城的道路上设卡,堵住进城农民不让贩卖。个别的农民即使进来了,也被赶得东躲,农民嘲讽说:“工商局汽车一溜风,见到东西车上扔,抢秤杆,撸秤砣,抓的净是老头和老太婆。”集贸市场遭到无情的摧残,农民就质问:自产的东西不让卖,这是什么政策?城里的市民买不到副食蔬菜也发出质问:这是什么政策!今天的人们已经很不理解,正正当当的商品交换,当时为什么被认为是违法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象春风。吹散了人们心头的迷雾。全会公报明确提出:“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补充部分。”时隔两个月,皇姑区委、区政府根据党中央这一精神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对自发形成的“北行”露天市场加以规范和整顿,在原址组建了农贸市场。市场建立初期,仅有十几名业主在小马路两侧摆地摊,卖的不过是萝卜、白菜、大葱、土豆、瓜籽等蔬菜及土特产品。1979年1月10日,全国城镇首家农贸市场——皇姑区北行农副产品市场正式挂牌对外开放。北行农贸市场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社队和社员发展农副业生产的积极性,周边农民踊跃进城出售农副产品,使北行农贸市场成为解放后国内建立的城镇第一个闻名全国,日成交额10万元以上,顾客日流量10万人次左右的市场。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9)

  但是,思想解放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事情并非一帆风顺,这个市场开放后不久,“堵塞交通”,“影响市容”等责难便随之而来。“城建怕占,交通怕乱,商业怕抢(竞争),卫生怕脏”。要求重新关闭市场的呼声此起彼伏。不久,一份责令北行市场所在地领导检查的通知送到了皇姑区委。

  记得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当时的辽宁省委任仲夷同志轻车简从来到这里,看过市场后,他当即表示:路堵得不多,市场还应扩大,车辆可以绕开走。回到省里,他在一次会议上讲:北行市场上连小鸡都解放了,过去卖的鸡是用绳子绑着,现在北行市场上把鸡装在笼子里卖,有什么不好?

  在沈阳市委会议上,市委郭峰同志说话声音不高,但却提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建议:请各位都先去北行市场看一看,然后再讨论市场办不办。

  省、市、区党委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积极态度,成为北行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强后盾,后来,这里还作为发展城市集贸市场经验被推广。

  1980年和198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先后两次在沈阳召开大型会议,以北行为主要典型,肯定了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开放的意义和作用。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10)

  这张照片是当时的省委郭峰,陪同国家万里在沈阳北行市场考察时,与卖粮的农民谈话的场面。(老琴博客)

  1980年全国工商现场会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在当时任省委的郭峰同志陪同下视察北行市场。万里身披旧军大衣,脚穿黑色旧布鞋,郭峰穿兰卡叽布旧裤子,也是布鞋。后边跟来不少陪同人员,都是西装革履的。记者专给这两个走在前头的“老农”照相,万里时不时的停下脚步,向摊主询问:“从什么地方进货?”“卖多少价钱?”“赚钱不赚钱?”问得很详细,认识王景凯的摊主惊奇地问:“他们是谁?”王景凯说:“你们猜猜看。”那时,北行市场经常有上级领导同志来视察,北行市场很热闹。

  1997年10月,总理来到北行农贸市场视察。当总理走到全国第一位个体户李雅华跟前时,随行的领导介绍说,这是全国的先进典型。这时总理伸出手来与李雅华握手,并鼓励说:“做生意应该诚实守信。”并关切地询问“生意好不好?”李雅华激动地回答:“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生意很好,请总理放心,我们一定诚实守信。”李雅华还受到了杨尚昆,陈慕华等国家的接见,这是她一生中的荣幸。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11)

  谈到市场的建设,很有感触。当时市场允许农民卖东西,农民们高兴,市民到市场能买到东西,市民们高兴,但当初都在地摊上买和卖,农民大早起来卖东西,经常风吹日晒雨淋。从工商管理角度看,这既不方便农民,也不卫生。后来经研究,着手搭建水泥售货台,没有材料怎么办?组织大家拣砖头,又从沈阳市第三建筑公司买进10元钱一块的裂纹的预制板,把预制板放在砖砌的底座上,这样售货台就搭建起来了。紧接着,新的问题人出现了,到夏季,头上烈日暴晒,卖的蔬菜水果被晒蔫了,特别是猪肉晒红了,甚至变质了,就想建棚式市场,但又缺乏资金,怎么办?发动群众集思广益,研究来研究去,还得少花钱,决定到皇姑区北边的下坎子的菱苦土厂,买菱苦土做的支柱,再花7-8元钱可买一块的石棉瓦,建筑材料解决了,很快建成了棚式市场时间是1979年1月。北行农贸市场开放以后的南、东两个大棚的棚式市场,占地近5000平方米,经营业户140余户。这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司的负责同志来北行市场考察工作,觉得市场是全国第一家,有棚子、有售货台,挺有特点。在召开的座谈会上明确表态,认为北行市场的建立,是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为了推动全国的城市集贸市场建设,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决定在北行市场召开全国的现场会。这个消息令我们非常振奋,备受鼓舞。区委王景凯当即表示热烈欢迎,大力支持,但眼下的市场规模不够,条件简陋,经区委、区政府决定,扩大市场营业面积,建封闭式营业大厅。又征得紧挨市场的省政法干校(今辽宁公安司法干部管理学院)、岐山一校的大力支持。借用省政法干校西墙,岐山一校北墙,场地解决了,市场扩大了,建设资金怎么办?市工商局、财政局拨款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由于时间紧迫,王景凯又从区房产局把懂得建筑施工技术的孟祥禄同志调到区工商局负责北行市场的筹建工作。前期工作还算顺利,正当从鞍钢进钢管,从各处调集建筑材料开工建设时,上头城建部门来人责令停工,后来虽几经交涉,均未获准。孟祥禄问怎么办?冯国才说:你听我的,上头来的人不能天天盯着,他们走,你就大胆建,他们来,你就停,出了问题我负责,你负责建,建不好你负责,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出问题要撤职就先撤我,撤我也值!短短几天时间,封闭式大厅的立柱建起来了,但还差上盖没建,这时,省委杨春甫同志来检查工作说:把上盖建起来吧。市委张鸿君来电话告诉王景凯该盖还盖吧。就这样,把大厅建起来了。

  一周以后,市委郭峰来到市场看了后说:建得挺好。省委任仲夷来了说:市场建的好是挺好,可惜小了一点,如果能够建一个北到宁山路,南到岐山路,西到长江街,东到嘉陵江街的十字形的市场就更好了!所以就在市场恢复的当年,又建成了占地1900平方米的封闭大厅,成为沈阳市首家厅室化农贸市场。

  随着北行农贸市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为推广北行农贸市场的先进经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80年在沈阳召开市场管理会议,会后各类市场在全国遍地开花。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12)

  1986年,北行农贸市场、北行服装市场及早市等合并而成的北行综合市场成立,商品琳琅满目,使北行几乎成为沈阳繁华的代名词。1989年,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北行农贸市场又扩建成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厅式市场。1992年,市场经营品种又增加了鲜活海产品。2000年,为了适应现代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向多样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由丹东李氏集团投资两亿元,对北行农贸市场大厅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重建,改建成综合大楼,配置了仓库和停车场等,提升了市场整体功能。总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经营面积2.4万多平方米,成为全国较大的农副产品市场之一。

  1987年至1995年初的8年间,以改造北行为核心,掀起了集贸市场建设热潮。1987年经市、区政府批准,北行轻工大厅开业。1988年为填补全区食品市场的空白,经区政府批准,北行小食品批发市场开业。1990年由区工商局牵头、区政府和十几家单位投资兴建的北行轻工市场大楼开业。1992年8月,北行粮油批发市场开业,这时北行地区市场群初步形成。围绕北行农贸市场辐射建起来的全区各处市场,极大地促进了皇姑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说,北行农贸市场是皇姑区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头和龙头。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经营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农民为主变为以城市待业、下岗职工为主,并由本地向外省、市辅射,市场监管也在适应其发展中改革变化。市场建成之初的1979年至2002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办市场、管市场。

  2003年全国工商系统作出重大改革,实行市场办管分离,原皇姑工商局办的市场产权移交给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从而彻底结束了工商局办市场又管市场的历史。现在的北行农贸市场主办单位为大连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多年以来,北行农贸市场对上市的商品质量、商品价格、商品计量等严格管理,不断提高市场的信誉,连续20年被评为国家、省、市文明市场、信誉市场、计量物价信得过单位和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沈阳往事:老北行-全国首个农贸市场那些事儿!(图13)

  当年北行农贸市场卖熟食的摊位,摊位前那个小朋友戴着的帽子因该是那个年代孩子们比较时髦的物件。(老琴博客)

  党和国家多次来北行农贸市场视察。截止2007年底,先后有万里、杨尚昆、、陈幕华等同志视察了北市场,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30年来,北行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到了国务院、省、市、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嘉奖,并荣获国务院十部委授予的“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先进单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的“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市场”。辽宁省、沈阳市政府授予的“文明市场”、“信誉市场”“特等卫生模范单位”以及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市爱卫会连续六年授予的“卫生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多次宣传报道了北行农贸市场。集贸市场的新崛起也引起国际友人与港澳台同胞的关注。

  30年来,先后有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6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友人前来参观考察。北行农贸市场不仅成了连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米袋子”、“菜蓝子”,而且成为国际友人考察了解我国、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外向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