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中国)官方网站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4567

您的位置: 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徐永模:深入思考硅钙板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23-09-30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在2018年5月24日召开的中国混凝土水泥制品协会硅酸钙水泥板分会年会上,徐永模会长致辞时指出,在国家对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向绿色制造业发展、向智能制造发展的要求下,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不断强化的环境下,在绿色建筑与居室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在建筑工业化发展不断升温的热浪中,我国硅钙板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该怎样走?这是行业要进行深入思考、战略思考的重大问题。

徐永模:深入思考硅钙板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图1)

  1、向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提高产品质量标准,通过标准规范和引领企业发展。为加快淘汏落后技术与产品,可以首先制定先进的协会标准或联盟标准。

  2、向高端发展,就要提高产品性能,实现高品质高性能化。目前行业内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材料UHPC的发展已一马当先。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技术。硅钙板要在原材料、工艺技术方面加快创新,创新是无止境的,流浆法、抄取法、挤出法生产线都有进一步创新的潜力。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拓展板材的应用领域。例如,在板材品种发展方面,要进一步向超薄与超厚方向发展,要进一步突破板材高密度与低密度的极限,赋予硅钙板新的功能与结构性能,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3、向绿色发展,要加快淘汰石棉纤维材料,采用绿色高性能纤维材料替代,利用硅质、硅铝质和钙质固体废弃物。在节能减排方面,要进一步提高能效,探索免压蒸材料与工艺技术,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的碳足迹。

  4、向智能化发展,要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全面提升全流程自动化水平与质量控制水平,提高单线生产率。这方面建材业的差距普遍较大,日本真空挤出法纤维水泥空心板生产线平米。

  这些年来,硅钙板产业的发展遇到瓶颈,这主要归因于技术创新没有新的突破。不仅在板材生产方面,而且在板材的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在材料复合创新方面,要积极采用各种材料复合改性技术、结构功能复合技术,为建筑墙板、装饰面板、屋面板、地面板、模板等建筑部品的功能化和高性能化提供支撑。

  更值得着力发展的是,通过文化创意创新,提升硅钙板深加工产品的应用价值。目前许多企业采用丝网印刷技术进行艺术涂装、或机械加工艺术雕刻等方法,创造了很多以硅钙板为基材的建筑装饰制品,不断提升硅钙板的附加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硅钙板制品的吸潮变形(产生应力)问题仍影响耐久性,需要进一步解决。在材料改性不能取得关键突破,通过板材结构构造创新应该可以避免变形。

  三、从行业的层面,要加大推动转型发展提升的力度,从硅钙板产业的特点出发,创新发展商业模式,鼓励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做优。

  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硅钙板行业没有大型龙头企业是不行的。大型企业集团不仅代表行业的形象和影响力,而且是行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硅钙板产业具有标准化产品产业特征,具有规模效益特点。因此做大企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因此,我们的企业家要坚定树立合作、共贏、分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合作实现新的更好的发展。

  在创新方面,必须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技术创新,我们指望不上国家的财政支持。只有依托企业自己,通过行业的共同努力,在企业打造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中心,新技术示范基地。此外,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上下游相关单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产学研用创新联盟,推动技术创新发展。

  当前,“走出去”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国家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中国有比较优势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制造业,在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拥有技术先进、经济实力和成本竞争优势,完全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在这方面,建筑业首当其中,我们建材业以水泥为主导,都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走出去发展,需要创立质量品牌。我国硅钙板的技术装备已经走向世界,产品也有企业出口。但是,品牌仍然被定位于中低端。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不足,努力奋斗,打造中国制造的高端品牌,包括行业品牌、企业品牌,要以先进的龙头企业树立中国制造品牌形象。这方面,行业协会要做好工作,例如,要适时发起先进企业质量品牌联盟(例如无石棉企业联盟),要打造各种技术创新平台和新技术示范基地绿色制造样板企业,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等等。通过先进示范和技术引领,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提升。

  为了促进行业创新,协会还要适时发起全国性硅钙板应用技术设计大赛,奖励以硅钙板为基材进行工业设计、艺术创作和工程应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使硅钙板成为建筑师、艺术家最喜爱的实现创新创意材料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